在徽州的古石桥边,一个两鬓斑斑的老人给贾老板讲了一个故事:
清朝时,一位老人,带着自己的儿子,渡长江跨黄河穿陕甘,把货物卖到新疆和西藏。在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时,一路劳顿的年轻人不由抱怨:“这沙漠实在太辽阔了!要是狭小点就好了。”老人抽了一口旱烟,再悠悠地吐出烟圈:“不,孩子,这沙漠还不够宽。要是再广阔一些就好了。”年轻人听了,一脸疑惑。“如果这沙漠再宽广一倍,那么来这里经商的人十成中至多只剩下一成。这样,我们的利润就能翻上几番。”沙漠的风,干燥而凛冽,刮在脸上像刀子在割一般,但是,年轻人的心却忽然亮堂了,目光也无比坚定起来。43年后,这个年轻人的名字传遍天下。他叫胡雪岩。
“商不畏险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。
数月后,贾老板巧遇一位四十多岁、手捧一卷厚厚《汪氏族谱》的店主。抚着枯黄斑驳的族谱,店主给贾老板讲了另一个故事:
古徽州,有汪氏两兄弟,老大留守家园,老二贩卖茶叶行于四方。过年的时候,两兄弟聚到了一起。老大看着黑瘦了一圈的弟弟,心疼地叹息着:“要是家里的田产再多一点,你就用不着四处奔波了。”老二微笑着摇摇头:“家里的田产要是再少一点就好了。”看着大哥疑惑的目光,老二接着说:“这样,大哥就不得不跟我一起经商了。每次采购茶叶,为了防止伙计从中获利,都要派出两个以上的伙计。有大哥在,你一个人去就行了,多省人力啊。”老大过完年就将田产变卖,跟着弟弟经商去了。两兄弟,一个负责山区采购,一个在城里茶庄当掌柜。配合默契,没几年,就富甲一方。衣锦还乡的两兄弟在徽州建了一座汪氏族人聚居的村落,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宏村。
两则故事,异曲同工。大的困难、险的道路,往往意味着更大的机会。正如古人所云,行之愈险远,则风景愈奇。至平至坦之途,机会鲜矣。